(1)定义
“儿童友好型城市”是指致力于实现《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儿童权利的城市、城镇、社区或任何地方政府体系;在这些城市或社区,儿童的心声、需求、优先事项和权利是当地公共政策、程序、决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儿童友好型城市是适合所有人栖身的城市。
——UNICEF《构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和社区手册》
(2)目标 (来自《构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和社区手册》)
★ 尊重:每个儿童和青年都应该在各自的社区中,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尊重和平等对待。
★ 参与:每个儿童和青年都有权表达自己的意见、需求和优先事项,任何影响到儿童的公共法律(如适用)、政策、预算、程序以及决策,需充分考虑这些意见、需求和优先事项。
★ 服务:每个儿童和青年都有权获取高质量的基本社会服务。
★ 环境:每个儿童和青年都有权生活在安全、可靠、清洁的环境中。
★ 社交:每个儿童和青年都有机会与家人在一起、享受游戏和娱乐。
(3)儿童友好型城市环境的五大利益 (可以理解为五大特征,来自《构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和社区手册》)
★ 健康:儿童友好型城市环境是干净的,能保持儿童的行为模式,从而健康和茁壮地成长;
★ 安全:儿童友好型城市环境是安全的,能提示儿童各种风险的存在。
★ 公民权:儿童友好型城市环境包容所有的社会成员,赋予儿童参与决策的权利,以强化公民信任度、参与感和相互的联系。
★ 环境:儿童友好型城市环境是可持续的;引导儿童保护环境和宣传安全绿色星球的理念;
★ 繁荣:在儿童友好型城市环境里,市民保持着体面的生活水准,能够接受教育和负担得起城市服务;能支持儿童的生活技能提升,并向他们放开就业市场。
(4)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基本原则 (来自《导则》)
★ 儿童优先,普惠公平——为儿童提供便捷、舒适、包容的设施、空间和服务
★ 安全健康,自然趣味——为儿童创造安全、健康、绿色、快乐的成长空间环境
★ 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因城施策,探索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和儿童参与机制构建等模式
简单对比一下,可以发现UNICEF发布的手册中提出的目标、特征与《导则》中提出的原则具有相似性。大致可以梳理为:
① 物质环境:服务与设施(便捷、舒适、包容、高质量)
空间与环境(安全、健康、绿色可持续)
② 社会环境:尊重、社会参与
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看看《导则中》提到的规划策略,是不是和这些原则、目标都是对应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