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城市经济转型发展以及城市人口规模及结构的变化,我国城市规划面临着由增量向存量甚至减量的转型,诸如城市精明增长、精明收缩、城市更新、旧城区改造等话题逐渐成为规划以及规划院校考察的重点。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辨析你一定听到过(如果你从来没有听说过,那你很有可能被规划圈屏蔽了)但是却不一定知道的这三个词汇!
PART 01
题型考察
名词解释:
存量规划,减量规划,收缩城市等
简答题:
精明增长的基本思想及其做法(苏州科技大学2015)
论述题:
在讨论控制“空间增长边界”“存量规划”这些内容中,请你从城市规划总体空间布局中谈谈要如何做。(同济大学 2015)
PART 02
增量规划
▲图片来源:2018年雄安新区启动区城市设计竞赛获胜方案/SOM&TLS联合设计
概念
增量规划,是以新增建设用地供应为主要手段、主要通过用地规模扩大和空间拓展来推动城市发展的规划。目前这类规划仍是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主流。
类型
(1)新城规划,如新中心区、大学城、体育新城规划等;
(2)产业园规划,如工业开发区、科技城、物流园、金融城、汽车城、新兴产业基地等;
(3)围绕重大基础设施为核心的规划,航空城、临港新城、高铁枢纽新区等;
(4)特别功能区规划,如旅游区、名胜区等。此外,最近涌现的城乡统筹规划、生态城规划等,也应归于增量规划范畴。
特点
产权单一,利益关系相对简单,增量规划基本由政府主导,可以充分体现执政者的意志。同时也给规划师创造了施展才能的机会,让其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编制集概念策划与空间形态设计于一体的英雄主义“大规划”。
在当前形势下,服务于加快发展、提升竞争力的目标,增量规划首先要体现较强的战略性和竞争性。
其次,服务于执政者谋求政绩的需求,增量规划也需要具有较强的行动性和号召力。由于增量规划的实施往往以房地产项目为推手,应重视研究如下内容:开发步骤和建设时序,概念包装和项目策划,投资来源和开发主体,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等。
工作思路
通过区域分析辨明竞合关系;
通过近远期目标谋划来确定功能定位;
分析资源禀赋和生态本底确定发展基础条件;
进行空间布局、功能安排、交通基础设施支持等;
再制定近期行动计划、项目安排和体制机制建议。
PART 03
存量规划
▲ 图片来源: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示范段 /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
概念
存量规划是在保持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变、城市空间不扩张的条件下,主要通过存量用地的盘活、优化、挖潜、 提升而实现城市发展的规划。
类型
(1)旧城更新与改造规划;
(2)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3)交通改善和基础设施提升规划;
(4)历史街区和风貌保护规划;
(5)产业升级与园区整合规划;
(6)土地整备与拆迁安置规划,等等。
特点
建设用地使用权是分散在各土地使用者手中,涉及的权利关系更加复杂;政府不能随意处置土地,土地再开发的收益需要兼顾各方。因此,存量规划,需要探索政府、社区和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兼顾各方利益、上下互动的协商式规划方法。
存量规划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物质空间设计,还包括市场评估、经济测算、财务分析等等,实施效果要求照顾到利益共享,责任共担。
规划对象由增量转向存量后,难点在于利益的再分配,依靠单纯的空间设计难以解决实际问题,需要进行制度设计,规划配套政策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工作思路
总体思路由 “以需定供“ 转向 “以供调需“。增量总规一般遵循需求导向, 先确定城市发展的需求,再对其进行安排空间布局。存量总规可能就是反过来, 在空间布局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 选择适合发展的内容, 对于需求必须有取有舍。
空间管制由 “三区” 转向 “四线” 控制。增量总规的管制目的是约束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边界, 重点 在于 “三区” (适建区、限建区、禁建区)控制;存量总规的管制重点,应放在城市建设用地内部的 “四线” (绿线、紫现、蓝 线、黄线)控制。特别是加强城市公共绿地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防止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侵占和破坏行为。
规模控制由用地总量控制转向建设总量控制。增量规划是粗放型管理,宏观上通过建设用地平衡表,建设总量和功能平衡的城市空间。只有在控规层次才通过容积率,局部对建设总量进行管理。存量总规对城市功能结构的调控, 必须由 “用地平衡“ 转向 “建筑平衡”。需在总体层次上明确全市及分区的建筑总量和比例控制 要求,防止由于城市更新导致的建设总量失控和功能结构的失衡。
结构布局由 “功能定用地” 转向 “用地调功能”。增量总规通常遵循的工作思路, 是先确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构,再依据标准规范来设定相适应的用地结构。存量总规不同, 只能通过用地结构的调整来改善城市的功能结构,实现 人口就业、 居住、交通、游憩等各方面职能的平衡。
PART 04
减量规划
▲ 图片来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概念
减量规划一方面是应对地方经济衰退、人口规模缩减的重要规划选择,是实现区域资源整合,资源集约利用的一种规划。通过缩小城市规划范围,调整城市功能和设施服务范围和水平以应对城市规模收缩。
另一方面,减量规划是应对减量发展的新类型发展规划。北京是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城市。减量发展的本质是尽可能减少消耗不可再生资源、传统粗放的生产要素和一般的自然资源,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类型
减量规划对过度扩张的资源型城市和乡村衰落的地区较为适用。中国不少矿业城市是过度扩张的资源型城市,矿业资原是城市扩张的重要基础,但因经济结构单一或为实现产业多元化,在面临资源枯竭后城市迅速衰落,出现城市用地大量荒芜、基础设施利用率低、 环境治理难度大等问题。
同时,减量发展导向下的减量规划,是针对大城市特大城市粗放型增长造成的城市规模巨大且人居环境退化、城市功能密集且结构失衡、城镇空间庞大且蔓延无序等问题。
特点
衰退型减量规划要解决人口减少、 经济衰退和城市空间收缩等问题, 通过减小城镇尺度、 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以实现集聚式发展, 提高城镇的发展效益,一定程度上与欧美衰退型城镇 “精明收缩” ( smart decline)的发展方式类似 。
当前与减量规划对应的城镇类型主要有扩张型衰退的城镇和人口迁移型衰退的城镇两类。扩张型衰退的城镇如资源枯竭型城镇、 产业衰退型城镇等, 产业衰退和人口流失同时发生造成严重的土地利用低效 , 通过城市布局的减量收缩和产业空间再造以提高土地效益和转变产业结构, 实现城镇经济的再繁荣。人口迁移型衰退城镇在中小城镇中出现较多,特别对乡村衰落地区减量规划的适用性更强 , 人口大规模迁移是城镇收缩的直接原因,通过减量规划以提高基础设施供应效率。
发展型减量规划,是通过控制城市规模,调整城市功能,缩减城市用地等手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市功能效能,推动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提出“减量提质”的发展思路,通过城乡建设用地的减量实施,促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城市功能结构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倒逼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型,提高城市发展质量。
工作思路
对于转型城市缺乏经济支撑造成土地扩张减缓,还导致大规模的人口流失,减量规划则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缩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减少城市投资,并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实现土地重新利用和棕地改造。
对于衰落型乡镇,减量规划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就地城镇化进程,建立镇域经济体系,对部分村落实施“退宅还耕”或转移空心村人口,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或集中安置。在实践中,村庄布点规划是减量规划的一种形式,通过“撤村并点” 整合衰落村庄,促进人口集聚,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于特大城市的减量发展,首先以水资源、生态资源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利用资源为依据,对人口和城市建设规模进行控制,二是调优土地供给的产业功能,发展高精尖产业,促进城市功能升级,推动中心城市功能疏解,鼓励集体产业用地和低效国有产业用地转型升级。三是通过划定城市“绿线、蓝线、黄线和紫线”,划分城市“集中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生态控制区”,实现全域空间管制。并在此基础上实施分区减量,“限制建设区”内优先腾退集体产业用地,拆除违法建筑;“集中建设区”内有序推动旧村落有机更新,逐步开展低效工业用地的整理与改造,结合产业更新补齐设施欠账。此外,应建立目标管理评估机制,建立规划实施倒逼机制,创新规划管理机制,落实城市“减量发展”。
PART 05
三类规划对比
以上是对三类规划概念,类型,特点,工作思路的对比和介绍。
增量规划、 存量规划和减量规划对应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 以下是不同规划类型所对应的的城市发展要素的变化对比。
规划类型 |
增量规划 | 存量规划 | 减量规划 |
人口 | 增加 | 缓慢增加、结构调整 | 减少 |
城市用地 | 扩张、兼并 | 小规模扩张 | 收缩 |
公共基础设施 | 扩张型、全域覆盖型 | 维护型、局部改造 | 缩减型、优化网络 |
经济形态 | 多元、规模效应 | 产业升级、创新激励 |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
生态环境 | 门槛较低、产业限制较少 | 门槛提高、产业限制增多 |
门槛较高、强调环境治理 |
▲ 表格来源:规划的流变——对增量规划、存量规划、减量规划的思考_陈宏胜等
注:本期内容参考及引用文献
1、增量规划、存量规划与政策规划_邹兵
2、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型_理论解析与实践应对_邹兵
3、规划的流变_对增量规划_存量规划_减量规划的思考_陈宏胜等
4、“减量发展”:首都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航标_仇保兴、邓羽
5、减量与高质量发展:特大城市中心城区规划转型探索_李国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