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别2016,我们又迎来了全新的一年。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各位谷多学员们不懈努力,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发挥出了自己的最佳水平,谷多君为各位的坚持和努力点大大的赞!
通过各位学员的帮助,我们也获得了一手的17年同济规划原理考研真题,谷多君也不辞辛苦的在元旦进行了一手的真题分析,希望对今年及来年的考研学子们有参考价值。
谷多带你看真题
图片
17年同济规划原理真题的总体命题基调保持了一贯的稳定、实践、开放、热点四个特征,因此对复习备考的参考价值还是比较大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17年的考题是如何契合这四个命题原则的。
图片
稳定
图片
同济规划原理命题最大的特点就是十分稳定,特别是察看近3-5年的命题,都遵循严格的题目分配、考察领域的规律。
其中,对于题目数量和出现规律如下:
居住区规划原理3题(简答、论述概率均高)
简答第4题,论述第1题
城市总体规划、发展战略、城市经济学4-5题(简答、论述概率均高,以总体规划为主)
简答第3、8、9、10题,论述第2题
城市区域规划1-2题(简答必有,论述可能)
简答第6、7题
历史遗产保护1题(有且只有1题简答)
简答第2题
城市发展史1题(有且只有1题简答)
简答第1题
控规、城市设计、乡村规划和其他规划热点问题(最多不超过2题,简答论述均有可能)
简答第5题,论述第3题
同时,规划原理的难度比较稳定,题干容易理解,着重考察学生的规划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也不会刻意为难学生,比如一些冷僻的定义或大量的背诵内容等,特别是历史遗产保护、城市发展史的2题,居住区规划、总体规划中一般也有1-2题都属于传统意义的“送分题”,只要认真复习掌握了规划的基础知识,都可以顺利拿下,我们来看一下今年真题中的送分题。
图片
1、唐长安城的空间布局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这道题直接考察了中国城市建设史中唐朝长安城的空间布局以及影响,唐长安城是课程中重点讲授的一个案例,解答可以从整体模式、空间形状、道路系统、具体功能空间的布局(坊、里、宫城)、水系特征等入手。而对后世的影响就是其作为典型造城手法的地位,点出其对周礼考工记的借鉴、平地造城的先例等即可,若仍有时间还可以用后期的城市特征来具体佐证。
图片
图片
2、历史建筑定义、保护意义和保护内容
这道题几乎直接可以从《城市规划原理》中找到答案,这也是近两年历史遗产保护题的基本特征,着重把常见的术语定义如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等掌握好。历史建筑是“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历史建筑。保护意义和保护内容可以具体参考书本的“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一章,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图片
4、城市住区的分级体系、分级内容、分级目的
这是考察居住区规划原理的一道基础题。住区分级是居住区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其中根据规模可以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等,每个等级都有对应的人口、用地规模指标。分级的目的书上并没有直接的答案,但大家可以从城市管理、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道路系统等方面入手,也并不难回答。
图片
图片
7、如何从区域角度确定城市的主要职能
这是区域规划部分的一个基础题,这题的关键词是区域和城市主要职能。首先要明确城市主要职能的定义,然后主要从区域角度来谈城市职能的确定,这里就要联系到城市职能的区域属性——即城市的主要职能都是在区域尺度上实现的,通过区域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我们可以确定城市职能,进行生产力布局,构建城镇等级体系等。
图片
以长三角为例,上海作为长三角的唯一中心城市,承担了其他城市的上位中心职能,而苏浙皖的广大地区作为上海的腹地。
稳定之外的不稳定
当然,每年同济规划真题还是会出现一些让同学们措手不及的题目,比如今年的简答题第10题:简述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和审批流程。这是一道难题吗?显然不是,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是规划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我们必须了解也十分基础的内容。但是为什么不少同学看到这道题都束手无策呢?因为同学在平时复习是总是倾向于认为这些内容不重要。
谷多君曾在之前和同学们的交流中多次强调,不要忽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程序,这部分看起来枯燥、跟我们所认为的城市规划好像不是一回事儿,但这恰恰是知识结构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城乡规划法》中也有大量的条文来解释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比如关于城市规划审批主体这个问题就十分容易混淆。如: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分别有权力对什么层级的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审批,你能正确回答出来吗?
因此,谷多君再次强调知识体系完整的重要性。因为一旦我们的知识有缺陷,当我们遇到相关题目时,很可能是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的,与其到时候怨天尤人,不如当初打好基础。
图片
实践
图片
同济规划考研与许多学校考研题目的最大差别就是重视“实践性”,具体表现为:对定义、概念的考察较少,而更多关注实际问题、具体手法。我们来看一些17年的例子,感受一下同济考研的实践性。
图片
8、城市公园绿地的布局原则
题干简单明了,毫不做作,而且命题明确指向“城市公园绿地”这一明确的主体。但是在做答此类题目的时候要切忌想到哪儿答到哪儿,在回答之前要形成清晰的框架,一般可以形成由宏观到微观的答题框架。
以此题为例,首先,公园绿地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属于城市绿地和生态保护部分,那么可以先谈其对于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和城市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其次,绿地作为一个公共产品,要注意均好性和服务半径;再次,可以具体谈一些布置的细节,如规模的控制、周边功能的协调、路网的处理、开口、防灾要求等等。结构明了,每部分的具体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了解情况展开,可以让阅卷老师明确的抓到你的逻辑框架,并且会避免漏点。
图片
9、承办大规模体育赛事的场馆的选址要求
这题是关于城市某一类具体功能的布置原则,首先要审好题,不能“天女散花”。明确问了大规模体育赛事场馆,就不要把体育、文化、教育都清点一遍以展示你的知识储备,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
这一类题目如果想不到思路的时候可以尝试反向思考:大规模体育赛事场馆有哪些特点?你可以很快的想到体量大、噪音、人流量大、疏散场地等等,那么这些就会对其选址提出要求,如周边功能的适合度、交通承载力、疏散场地面积等等,如果你了解一些具体的案例也可以用来佐证,如上海体育馆/上海体育场的选址临近城市主干道和城市快速路,有2条轨道交通服务等等。在罗列完思路之后仍然要向前一道题一样对这些进行整理,从宏观到微观分点做答。
图片
实践性的题目是一把双刃剑。题目看起来难度不大但极具迷惑性,大部分考生都会觉得有话可说,看到题目就马上开始做答,滔滔不绝像写小说,但是这样很容易遗漏要点,而且答题的逻辑不清楚,一会儿说细节一会儿说布局。面对实操性题目,我们要铭记两个方向:1.正向框架,从宏观到微观或从大尺度到小尺度等等,往框架里填内容;2.反向框架,当没有思路时,可以向第9题一样反向思考,有思路之后仍要用正向框架去答题。
图片
开放
图片
开放是同济规划命题的另一个特点,主要是题目语言平实,不显示明显的价值取向,而要你进行价值判断并说明理由,有些题目甚至没有明显的对错解答而要看你的发挥。谷多君认为,最难做答的往往就是这类看着简单且允许自由发挥的题目,而且这类题目往往就是考生之间区分高下的题目。
图片
3、对于分散的农村居民点,现在许多地区实行“撤村并点”的政策,谈谈你的看法以及对农村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
这道题目的开放度就相当高,对于迁村并点这个议题,题目没有给出明显的价值判断,而让你谈一谈看法,这里显然包括正反两个方向。对这类问题,可以采取两类答题策略。
1.辩证答法,适用于对这个问题不甚了解的同学或者某个议题确实利弊难辨。对不甚了解的同学来说,要深入的谈其中某一个是有难度的,因此只能平均用力,比如针对迁村并点这个问题,好处是明显的:提高了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有利于实现人均公共服务均等化,空间环境提升等等;负面效应也很明显:农村社会网络的断裂,对农民生活方式的不尊重。
2.让步答法,即能够对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剖析,这也需要你对这个议题有比较深入的了解甚至是实践经历,形成了你自己的独到的看法。比如,谷多君是倾向于反对一刀切式的“迁村并点”的,这与谷多君以前的实践和接受的批判社会学教育有关。在一些迁村并点的实践中,村民对于失去土地、“被上楼”是及其抗拒的,同时传统的所谓乡村的“共同体”也在这个过程中被破坏了,村民对于土地的依附性有时候其实超过物质环境的提升。
举这个题目做例子是为了告诉大家,开放类的题目看似好回答,实际难拿分。因为这类题是用来形成区分度的题目,因此要能够对这个议题进行思辨的、有深度的解读和看法,这不仅取决于你扎实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你对一些课本以外的议题的理解、思考和价值判断。千万不要觉得题目看起来简单就放松警惕,有时候很可能是因为你知道的太少。
图片
热点
图片
在同济规划原理的题目中,是永远少不了规划热点的,这也体现出考研紧跟时代脉搏的特征。这对同学们的复习也提出了要求:一方面要关注规划热点,了解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把规划热点往自己的知识结构上靠,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解读。许多同学往往是热点看了一大堆,第二点却做的不够。
图片
5、小规模、混合功能、围合式街区的优点
“开放街区”作为2016年中国规划界的第一热词意料之中的出现在了考研试题中。这一命题的提出要追溯到今年2月6号,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月22日的《新闻联播》也针对这一意见做了专题报道。
《意见》中指出:要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分梯级明确新建街区面积,推动发展开放便捷、尺度适宜、配套完善、邻里和谐的生活街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打通各类“断头路”,形成完整路网,提高道路通达性。科学、规范设置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提高道路安全性。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积极采用单行道路方式组织交通。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合理配置停车设施,鼓励社会参与,放宽市场准入,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
关于开放街区这一议题,谷多君在16年曾专门在一篇公众号中具体分析过,需要的可以在历史记录中查阅。那么,这样的模式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1、在城市空间的塑造方面:街坊式的开发模式能够形成更为致密的城市肌理,沿街底商形成连续的界面,起到限定街道空间的作用,同时也丰富了住宅山墙一侧的沿街立面;底层商铺一般规模较小,其橱窗、雨蓬、入口等变化丰富,具有较为亲切的尺度。可以认为,街坊式住区模式对于城市街道空间的塑造具有积极的意义。
2、在城市交通方面:大城市交通问题是世界性的,根本的办法在于提高市民采用公交、自行车和步行出行的比例,限制小汽车的过度使用。所以将交通堵塞的原因归结于高密度的路网并不公平,相反,一般认为,高密度的路网有利于交通组织,能够为多种交通方式的分离提供空间上的可能性。高密度路网能够提供从城市的一处到另一处的多种可供选择的路径,减少绕行距离。另外,住宅区沿街店铺能够为居民提供就近服务,提高步行的舒适度和减少距离感,有助于鼓励步行出行。
3、在城市功能方面:促进了城市功能的混合,尤其是沿街建筑的功能混合。增强了街道的安全感和繁华感;空间上功能的复合使城市在24小时中保持较长时间的活力;街坊式住区空间模式具有高密度和商住混合的特征,使得城市更为紧凑,节约城市建设用地,在中国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之下,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4、在促进经济方面:小街坊模式有利于提高路网密度,增加沿街商铺面积,为开发商带来较高的收益。另外小规模的开发对开发商而言更为灵活,风险也相对较低。尤其在靠近市区中心的地方,地价高昂,大规模的开发具有较大的风险,小街坊式的开发更容易为开发商所接受。
5、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在街坊式布局中,商业服务设施以沿街店铺的形式而存在,不仅为街坊而且为城市服务。由于街坊的规模较小,且往往由不同的开发商开发,许多人认为这是造成中小学等公益性设施无人建设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按照现行法规,开发商要交纳各种配套费(包括学校等教育设施的配套费),这些设施的建设应该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如教育局应该为中小学的建设负责)。因此在规划上,要求必须有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统一规划来解决公益性配套设施的规划布局,各相关部门负责按照规划进行配套,而不应苛求开发商包办一切。
图片
看完这些优点你会发现:其实这些道理你都懂!没错,其实所谓规划热点,只是用一些口号性质的词语把一些或新或旧的规划原则进行解释和传播,真正剥开外面的糖衣,里面说不定灌得还是多年前的老药。因此,我们要避免对所谓热点的盲目崇拜,一方面要通过文件、评论的阅读弄清楚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另一方面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眼光去分析它到底是什么,有哪些优点和弊端。
因此,谷多君认为,规划热点类的问题还是比较好做答的,但是切忌对规划热点一知半解就胡乱使用。其实谷多君就觉得,开放街区是否适合中国城市需要理性看待,认为国外好的东西就一定要学过来反而是“后殖民主义”的思维方式,无论何时都要保持批判、辩证的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图片
后记
图片
看到17年的同济真题,谷多君并没有太多的惊讶,因为它依然保持了历年不变的如劳力士手表里的零件一样的沉稳。要在考试中获得高分,首先要了解考试,分析考试,再去优化调整自己的知识储备。希望大家通过谷多君对真题的分析,真正了解同济规划真题的出题思路和风格,有的放矢的学习、思考,最终征服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