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

真题解析|2024同济大学规划初试考研真题解析(下)—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PART01

市政防灾部分

01

名词解释 2分*5

Q

1、以水四定

难度等级: ★★

解析: 2021 、2022 真题出现过简答论述题,课程中也多次强调,所以应该能容易作答。  

参考答案:将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合 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持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Q

2、双碳战略

难度等级: ★★

解析: 热点问题加常规重点,在原理中简答论述都有提及。

参考答案:即碳达峰与碳中和,具体来说就是:2030 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个时间点 达到历史峰值,然后开始平缓波动再逐渐稳步回;2060 年左右,通过节能减排、能源替代、产 业调整,回收排除的二氧化碳,最终达到“零排放 ”的目的量发展道路。

Q

3、截流倍数

难度等级: ★★

解析: 排水部分章节重点内容,常规重点考点,2015 年名词解释真题。

参考答案:开始溢流时,截流的雨水量与旱流污水量的比值;取值 1-5 较多取 3。

Q

4、气候适应性城市

难度等级: ★★★★

解析: 本题来源于 2023 年 08 月 18 日的《关于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也反映 出考题会结合实时政府文件进行命题;当然如果不会答的话下一个韧性城市的名词解释可以借鉴参考,强调韧性的重点在气候上。

参考答案:气候适应性城市是指那些在规划、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气候变化的潜在影响, 并主动采取措施以增强城市系统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的城市。

Q

5、韧性城市

难度等级: ★★

解析: 韧性城市常规重点,这里仅作为名词解释涉及其实难度已经骤降。  

参考答案:具有吸收未来对其社会、经济、技术系统和基础设施的冲击和压力,并且仍能维持 基本的相同的功能、结构、系统和身份的城市。

02

简答题  2分*5

Q

1、城市需水量预测的方法,如何选择人均综合用水指标

 

难度等级: ★★

解析: 课本中单独进行一小节的阐述,并且课程中也进行了整理,所以能背下来基本上就能拿到满分;也提醒考生市政部分死题需要重点记忆。另外此题也是 2014 年真题。

参考答案:

城市需水量预测方法:

1.综合指标法:人均综合指标法、单位用地指标法

2.趋势推演法:线性回归法、年递增率法

3.分类加和法=综合生活用水 Q1 + 工业用水 Q4 + 职工生活及淋浴用水 Q2 + 市政与景观用水

Q3 + 消防用水 + 其他用水

4.万元产值指标法

5. 比例相关法:即根据各类用水比例关系,计算出其中一类或几类用水量,就可以推测其它类用水量,得到总用水量。

 

选择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时应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资源供需状况以及 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可持续性等因素。

Q

2、直排式合流制改造方法,分别适应什么城区

 

难度等级: ★★★

解析: 考察常规极重要考点直排式合流制改造方法, 2021 年真题相同的考法,课上也一直强调

这部分为关键重点,应该是能很完整流畅的作答。  

参考答案:

1. 改合流制为分流制:将旧合流制管渠局部改建后作为单纯排除雨水(或污水)  管渠系统, 另外新建污水(或雨水)管渠系统。 适用条件: 住房内部有完善的卫生设备,能够雨、污 严格分流;城市街道横断面有足够的位置,有可能增设污(或雨)水管渠;施工中对城市 交通不会造成过大影响;原有雨污水合流管改建成雨水管,另新建污水管(截流式分流制)

2. 保留合流制,修建截流干管(截流式合流制):在原有的合流制基础上增加一个干管系 统,专门用来截流部分雨水或污水,直接输送到污水处理厂,或者暂时储存起来以待处理。 适用条件: 现有系统为合流制排水系统,且存在雨水与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改 造为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成本过高或实施困难;雨水和污水流量具有明显的峰谷差异;城 市具有足够的空间和条件建设新增的截流干管和必要的暂存设施;在环境保护和水体污染 控制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Q

3、简述韧性城市和双碳理念的关系

 

难度等级: ★★★

解析: 本题将韧性城市与双碳两个热点问题进行结合设问,提醒考生复习过程中不应局限于关注热点本身,需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并能够与其他热点问题相结合进行对比分析。  

框架: 定义概念(韧性城市、双碳理念)——关系映射(联系点分析:简要讨论韧性城市和双 碳理念在目标和方法上的共通点,如何互相支持;相互影响:分析韧性城市对实现双碳目标可能产生的正面影响,以及双碳理念实施对提升城市韧性可能的助益)——具体实例、结论

参考答案:

1.韧性城市指的是那些具备抵御、应对并从各种危机和冲击中迅速恢复能力的城市,它们能够 处理像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经济波动或社会冲突等多样的挑战。这些城市通过提高系统的灵 活性、冗余性和反应能力来增加其韧性。

2.双碳理念则侧重于碳排放问题,目标是限制和最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碳达峰指的是使碳排放达到最高点然后逐渐下降,碳中和意味着通过减排和碳捕捉等措施实现 净零排放。

3.韧性城市和双碳理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a.应对气候变化:韧性城市设计理念中包括了对抗气候变化的措施,如提高城市绿化率,改 善排水系统等,这些措施同样有助于减少和管理城市的碳排放。

b.绿色低碳发展:韧性城市着重于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这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 要求相一致,因为这些措施直接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依赖和使用。

c.可持续规划:韧性城市在城市规划时会考虑到长期的可持续性,这种规划模式与追求双碳 目标时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一脉相承。

d.政策和规划整合:在制定韧性城市策略和实施双碳政策时,政府和决策者需要进行综合规 划,以确保两者的目标可以得到有效实现。

e.技术创新:两者都需要新技术来支持它们的目标,如清洁能源技术、智能电网、绿色建筑 等。

 

综上所述,韧性城市和双碳理念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共同的目标。韧 性城市通过其设计和操作,能够促进实现双碳目标,而双碳目标的实现又能强化城市的韧性, 使其更能适应未来的挑战。

Q

4、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编制内容以及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难度等级: ★★★

解析: 涉及综合防灾内容之间关系的考量,首先在掌握编制内容的基础上去讨论具体之间的联系,基本上答案固定,难度不大。  

参考答案: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是一种整体性的、多灾种的风险管理策略,旨在降低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对城市的影响。其编制内容通常包括:

1.风险识别与评估:分析城市可能面临的各类灾害风险,如地震、洪水、台风、火灾等,评估其发生的概率与可能造成的影响。

2.防灾基础设施规划:规划必要的防灾设施,如防洪堤、排水系统、抗震建筑等,以及灾害应急避难场所。

3.应急预案制定:制定各种灾害发生时的应急响应预案,包括疏散路线、物资储备、救援队伍组织等。

4.空间结构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控制高风险区域的开发,保护和加强生态屏障。

5.社区参与与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加强社区基础的防灾能力,开展防灾教育和演练。

6.法规与政策制定: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为防灾规划的实施提供法律支持。

 

综合防灾规划与单灾种规划的关系在于,综合防灾规划在单灾种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 协调,形成一个全面的防灾体系。这种整合不仅仅是单纯的相加,而是要进行跨灾种、跨领域 的系统分析和优化,以此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城市整体的灾害应对能力。综合防灾规划强调的是灾害互相间的链式效应和复合影响,从而更全面地提升城市的韧性和恢复力。

Q

5、管线综合的作用

 

难度等级: ★★

解析: 固定知识点考题,难度不大,注意区分概念不要和综合管廊等混淆,课程也对这部分进行了具体的讲解,所以考生作答应该很轻松。  

参考答案:

管线综合,在城市规划领域,指的是城市地下管线资源的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布局和高效利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空间利用率: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置水、电、燃气、通讯等管线,减少地下空间浪费,提高利用效率。

2.降低建设与维护成本:统一规划可避免重复施工,降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后期维护的成本。

3.减少城市运行风险:合理的管线布局有助于降低城市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如管线老化、泄漏等,确保城市安全稳定运行。

4.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综合管线信息平台的建设使得城市管理者能够实时监控管线状态,及时响应各种紧急情况,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5.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管线综合为智慧城市提供数据支撑,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管线智能监控和管理,促进城市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03

论述题  10分*2

Q

1、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内容中,哪些跟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灾规划建设有关

 

难度等级: ★★★

 

解析: 本题限制了范围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与基础设施和防灾规划建设相关的内容,总体而言难度不太大。

 

参考答案:

1.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a.交通网络规划:这包括高速公路、城市道路、铁路、地铁和公交线路的布局。交通 规划要保证高效、便捷、可持续,同时要考虑到与现有交通网络的协调与对未来发展的适应性。

b.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涉及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这些设

施要根据城乡居民的需求合理分布,兼顾便利性与均等性。

c.市政基础设施:水供应、排水系统、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再利用等市政设施的规 划,是确保城市公共卫生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

d.能源供应系统:包括电网、燃气管网等能源供应设施的规划,旨在保障城乡能源安 全,促进能源的高效与清洁利用。

e.绿地系统规划:公园、绿带、城市广场等绿色空间的规划,这些不仅提升城市美观 和居民生活质量,也是构建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防灾规划建设:

a.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分析和识别可能受到自然灾害威胁的区域,如洪水、地震、泥石流等,并在规划中予以重点考虑。

 b.城市防洪系统:包括河流治理、防洪堤防、排水系统等,以降低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

c.抗震设施规划:确保关键基础设施如医院、学校、桥梁等建筑物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的潜在损害。

d.应急避难所和救援设施:规划足够的应急避难所及配套救援设施,为灾害发生时提供及时的救援和避难场所。

e 灾后重建策略:包括灾后基础设施的快速恢复计划和重建工作,以实现灾后社会功能的快速恢复。

Q

2、北京,东北, 河北暴雨洪涝,阐述原因,并谈谈长江的上中下游城市应该用什么防洪措施

 

难度等级: ★★★

 

解析: 结合到 2023 年的城市内涝洪涝等重大自然自然灾害进行命题,但在此题目中强调研究范 围为长江上中下游城市,因此可以具体结合实例进行论述;其中题目中也基本点明大体框架, 先阐述原因再去提出一些具体针对性的防洪措施。 

 

参考答案:

北京、东北以及河北地区的暴雨洪涝灾害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首先,从地理气候角 度来看,北京和河北位于华北平原,东北地区地势较为复杂,包含平原、山地和丘陵。这 些地区的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夏季多暖湿气流,易形成对流性天气,导致短时强降雨。 其次,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暴雨的强度和频率均有所增加。再者,城 市化进程中,天然植被被大量硬质地表替代,降低了土壤对水分的吸收和蓄存能力,加剧 了地面径流,增大了洪涝灾害的风险。面对河北、北京、东北地区的洪涝灾害,城市规划在防洪措施上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措施:

 

1.绿色基础设施的构建:通过构建海绵城市,增加城市绿地和透水地面,提升城市的雨水渗透和蓄水能力。例如,建设屋顶花园、雨水花园、渗水广场和道路等。

2.蓄洪区和湿地恢复:在城市规划中,应划定并保护一定面积的蓄洪区,用于暴雨洪水的临时蓄存,同时,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利用其天然调蓄和净化功能。

3.水系联通与调度:通过构建城市水系网络,优化河道的布局,实现河道间的联通和水量的合理调配,提高城市排涝系统的容量。

4.雨洪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雨洪监测和预警系统,实现对暴雨洪水的实时监控和快速响应。

5.基础设施抗洪标准的提升:提升城市排水管网和防洪设施的建设标准,确保其能够应对更加频繁和强烈的降雨事件。

 

针对长江流域的上中下游城市,防洪措施也应因地制宜:

1.上游城市,如重庆,应重视山洪灾害防控,加强山区水土保持,建设水库和蓄洪区,减少洪水对下游的影响。

2.中游城市,如武汉,需要加强长江干堤的防洪能力,提高堤防标准,同时优化城市内涝防控体系,加强排水设施建设和维护。

3.下游城市,如上海,由于面临更高的海平面上升和台风威胁,需加强海堤建设,提升防潮闸和排涝泵站能力,并建立多层次的防潮防洪体系。

PART02

交通部分

01

名词解释 2分*10

Q

1、缘石坡道

难度等级: ★★★★

参考答案: 是一种结合缘石和坡道功能的城市道路设计元素,主要用于提供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 的平稳过渡。这种设计使得行人、轮椅用户和带婴儿车的人能够安全、便捷地从人行道上下, 尤 其是过街时。缘石坡道通常位于人行横道的两端, 通过降低人行道边缘的缘石高度形成斜坡, 以符合无障碍设计标准。

Q

2、交通需求管理

难度等级: ★★★

参考答案: 为促进城市发展, 充分发挥城市功能, 在城市交通系统扩容的同时, 对城市交通需求 发展实行最有效的引导和管理, 对城市的客货运出行采取具体的管理措施, 构成最佳的交通方式 结构, 避免城市交通空间资源滥用, 实现城市交通供需平衡, 保证城市交通系统快速安全、舒适可靠、低污染地运行。

Q

3、雷德朋原则

难度等级: ★★★★★

参考答案: 雷德朋体系是一种城市规划概念, 它提倡创建以行人为中心的社区, 通过人车分离和 树状道路网络减少交通冲突, 增强邻里交往。这种规划特点包括大街区设计、尽端路结构和开放的绿地,旨在提升居住环境质量与安全性。

Q

4、汽车最小转弯半径

难度等级: ★★

参考答案: 车辆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由车辆本身的构造和性能决定, 用作回车场地、停车场地和公交车终点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Q

5、交叉口冲突点

难度等级: ★★

参考答案: 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或接近 90°相互交叉的交会点称为冲突点。

Q

6、交通安宁

难度等级: ★★★

参考答案: 交通安宁是指在城市规划和交通设计中, 通过减少交通噪音和车辆干扰, 创造出宁静 舒适的居住及行走环境。这通常涉及限制交通流量、增设隔音设施、设置低速限制区域以及优化道路布局,从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可居住性。

Q

7、需求响应式公交

难度等级: ★★★★

参考答案: 需求响应式公交(Demand-Responsive Transit, DRT)是一种灵活的公共交通服务, 根据乘客需求调整运行路线、时间表和站点。这种服务通常采用电话或数字平台进行预约, 适用于客流量较低的地区或非高峰时段,提高运输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Q

8、出行即服务

难度等级: ★★★★

参考答案: 基于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利用智能技术综合考虑乘客出行的时间、  经济成本和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一种或多种交通方式使乘客空间位置完成移动的一站式出行服务。

Q

9、潮汐车道

难度等级: ★★

参考答案:根据交通需求可改变车辆行驶方向的车道。城市内部根据早晚高峰交通流量不同情况,对道路设置一条或多条车辆行驶方向随时段变化的车道。

Q

10、横列式编组站

难度等级: ★★★★

参考答案:横列式编组站是一种铁路货运站点布局形式, 其中货车车辆按目的地分组排列在多条 平行的编组股道上。通过利用引车或推车的方式,将货车进行分解、重组,形成新的列车编组。 这种布局有助于提高货物分类效率, 缩短列车编组时间, 适用于处理大量货物交换的铁路货运枢纽。

02

填空题 1分*10

1.平原河网城市的蜂腰在哪

考点: 平原河网城市的蜂腰通常指的是城市中的水系调节和控制设施, 如调蓄池或闸门, 用 来管理和调节河网水流, 防止洪水, 确保水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在这种城市中, "蜂腰"部分起到了控制和调节水量的关键作用,类似蜂巢中狭窄的部分控制蜜蜂的流动。

参考答案:调蓄池

 

2.市中心拥堵如何缓解(2 个方式)

参考答案: 公共交通优先、道路拓宽或建设环线

 

3.行车速度 60km/h,道路坡度为 3%,竖曲线长度

参考答案: 72m

 

4.速度 50km/h, 反向曲线相连,直线段长度

参考答案: 60m

 

6.环形交叉口车道条数一般为     条,以     条为限

参考答案: 3 条, 4 条为限

 

7.城市街道空间由            等要素共同构成

参考答案: 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

 

8.设计车速为 40-60,可以走大货车的单条车道宽度为     m。

参考答案: 3.5m

 

10.桥梁按受力结构分为:

参考答案: 梁桥、拱桥、悬索桥、斜拉桥

 

03

选择题 2分*10

1.停车场出入口距离幼儿园等建筑的主要人行出入口的距离最小应为():

A.12    B.15     C.20    D.25

参考答案: B.15

 

2.规划人口规模 100 万及以上的城市应控制单向出行时耗在       以内

A.40     B.60       C.80      D.120

参考答案:B.60

 

3.和视距三角形有关的是

A.错车视距     B.停车视距     C.超车视距    D.会车视距

参考答案: C.超车视距

 

4.无障碍通道最小净宽

A.1.0    B.1.2    C.1 .8    D.2.0

参考答案: B.1.2

 

5.BRT 最小运送速度?

A.10    B.20    C.30    D.40

参考答案: C.30

 

6.环形交叉口必须遵循?

A.必须是圆形    B.行车速度   C.    D.交通标志

参考答案:D.交通标志

 

10.通常认为小汽车速度快,自行车速度慢,但一条 3.5m 的自行车道相比小汽 车道的交通通行能力为

A.0.5-1   B.3-5   C.5-8

参考答案: C.5-8

04

简述题 15分*2

Q

1、城市交通如何减碳?

 

难度等级: ★★★

 

解析: 将低碳热点问题聚焦于交通方面,难度并不大;多年真题中重复出现过类似讨论,比如  2022 年设问为碳中和背景下的停车设施规划和管理, 2023 年为双碳视角下城市中心区地下停车库建设; 

 

参考答案:

1. 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和吸引力。

2. 非机动交通:鼓励步行和骑自行车,通过建设自行车道和行人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非机 动交通条件。

3. 新能源汽车:推广电动汽车和其他低碳或无碳排放的车辆。

4. 智能交通系统:利用信息技术优化交通流量管理,减少拥堵造成的不必要碳排放。

5. 法规和政策:制定政策鼓励低碳交通方式,比如征收碳税、提供绿色交通补贴等。

Q

2、响应停靠式公交定义,目的是什么, 结合试点城市谈谈

 

难度等级: ★★★★★

 

解析: 本题存在一定难度,首先要能够正确理解响应停靠式公交的具体内涵,其次能够结合试 点城市进行讨论;这里的问法对答案的限定不强,可以从意义目的、规划策略、问题缺陷等多方面进行作答。 

 

参考答案:

1.城市规划方面:

智能交通系统: 建立集成的交通数据平台, 包含公交车辆、路网状况、天气信息和乘客需求数据, 以支持实时决策。

多模式交通网络: 设计公交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如地铁、共享单车、打车服务等)的无缝对接, 为乘客提供一体化的出行解决方案。

绿色通道:为公交车辆规划专用道或优先通行的绿色通道,以减少交通拥堵对公交服务的影响。 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公交站台,增设智能站牌,提供实时信息服务,改善乘客等车环境。

2.交通规划方面:

弹性运营策略:根据实时数据分析,调整公交车辆的运行频率和路线,减少非高峰时段的班次, 增加高峰时段的服务。

预测性调度:使用算法预测未来需求,实现更加精准的调度计划,减少等待时间和乘车时间。

用户参与: 开发移动应用程序, 允许乘客实时反馈需求, 预订座位或报告问题, 增加乘客与公交 系统的互动。

融合新技术:引入电动公交车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增强公交车的性能和服务能力。

3.试点城市:

例如,深圳作为中国的一个试点城市,已经在智能交通系统和电动车辆推广上取得了显著进展。 深圳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响应停靠式公交,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优化公交网络, 同时借助其发达的电子产业,提升公交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05

论述题 20分*1

Q

1、许多城市希望通过引入有轨电车改善城市交通,结合案例谈有轨电车发展问题和改进

 

难度等级: ★★★

 

解析: 重复老年真题,考点较老,有轨电车发展虽然已经不在是重点热门话题,但这里仍作为论述题进行设问,也提醒考生需要重新关注那些老旧的早年真题及考点。 

 

一、背景概况

有轨电车, 作为一种公共交通工具, 以其环境友好性、高运载能力和可靠性被很多城市政府 视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有效途径。

 

二、案例研究

1.城市规划是有轨电车发展的基础。合理的城市规划能够为有轨电车的铺设提供有利条件。 例如, 法国斯特拉斯堡的有轨电车系统就是在周密的城市规划下实现的。在规划阶段, 斯特 拉斯堡市政府首先进行了大量的市场研究和流量分析, 确定了有轨电车线路与城市发展的脉 络相契合, 确保有轨电车能够服务于人口密集区、商业区和办公区。然后, 在城市规划中对 有轨电车线路沿线的土地使用进行了优化设计, 保证了线路两侧的土地能够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有轨电车的道路交通规划同样关键。良好的道路交通规划不仅能够提升有轨电车的运行效 率,还能减少对现有交通系统的冲击。以波特兰市的有轨电车为例,波特兰在设计有轨电车 线路时,采取了多项措施协调有轨电车与其他交通工具的关系。其中包括设置专用道, 以避 免有轨电车与汽车的直接竞争;优化交通信号系统,使有轨电车在交叉口可以优先通过;此外,还在车站周边设置了自行车停放区,鼓励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

 

三、发展问题

1.首要问题是成本问题。有轨电车系统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资金。例如,美国洛杉矶的有轨电车项目就因为预算超支而面临困境。因此,对预算的严格控制和有效管理是有轨电车成功的关键。

2.其次是技术问题。有轨电车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包括车辆制造、信号系统、轨道建设等。如加拿大多伦多的有轨电车因为轨道老化和车辆维护不善,导致运行效率降低。因此,技术创新和持续的更新维护是保障有轨电车长期运行的必要条件。

3.社会接受度问题。有轨电车的建设往往受到居民的担忧和反对,他们担心有轨电车的建设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因此,政府和运营商需要做好充分的社会沟通和宣传工作,以赢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四、规划措施

(1)与城市发展和总体布局相协调。

①城市用地结构和用地布局安排应对。继续强化空间结构,走集约紧凑的空间发展模式。用地调整等。

②明确有轨电车分区发展策略,有轨电车线路应设置在具有一定客流规模和道路资源条件, 出行者对舒适性要求高, 对环境保护和景观要求较高的地区。

③建设时序,与旧城城市更新,新城开发相协调

(2)交通体系衔接协调

①与其他公共交通相衔接,构建多层次的公共交通体系

网络整合。明确各类公交网络功能分工。大运量轨道交通服务于中心城区快速大量长距离高频次的联系,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架。常规公交服务于组团内部中运量高频次的交通联系。有轨电车网络作为郊区骨干线,地铁延伸线,铁路车站接驳线等以及特色交通服务站点衔接,结合轨道交通枢纽和关键换乘节点,做好与轨道交通,常规地面公交的衔接换乘,构建一体化的公交接驳系统运营一体,推进交通服务一体化,票制互通,信息共享,贯彻MaaS服务理念。

②做好与自行车交通和步行交通的衔接,合理设置换乘设施,步行设施保证步行连续性,扩大服务范围。

③处理好与道路系统的关系,选择符合宽度要求的道路断面;路段上优先路权,交叉口路权优先,信号优先,智能化交通组织。

(3)完善自身规划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①网络,提高网络覆盖率,方便居民出行

②线路,

线路走向,选择适宜客流走廊,串联主要公共节点

线路长度,不超过20km,保证交通时耗不大于1h

线路布置,路中布置交通易于组织,对沿线交通影响小,对地下管线影响小

环境协调,线路两侧做好绿化防护,减少震动和噪声干扰

③站点

选址结合轨道交通站点,主要人流集散点

合理确定站点间距,方便使用,提高运营效率

站点布置,完善交通引导标识,无障碍设施,B+R停车换乘,步行体系衔接等站点周边合理开发,做好用地控制,引导地区人口和空间合理布局

④运营服务,有轨电车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客流特征,宜形成互联互通的独立线网,组织网络化、多路径、灵活交路的运营系统。

 

总之, 有轨电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部分, 其成功的开发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 的共同努力。通过周密的城市和交通规划, 有效的成本控制,技术创新以及积极的公众参与, 有轨电车能够在提升城市交通效率的同时, 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不 可或缺的一环。

最新课程
热门标签

© 2022 GOOD Freehand Expression. All rights reserved.